線上搶占線下賽道,意欲何為?
發布時間:2022-02-14 14:40:34 閱讀量:390
作者:張秋霞 來源:醫藥觀察家報
核心提示:有專家直言,這是“趁火打劫”,想形成“關門打狗”之勢順勢收割。
前段時間,阿里健康相繼成立多家用于發展線下連鎖藥房業務的子公司一事引起業內關注,有人說這是線上醫療遲遲未能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下的必然之舉,有人說這是為了補充自己單純依靠線上的薄弱。醫藥電商巨頭的入場必然會給線下零售帶來“鯰魚效應”的壓迫,甚至有專家直言,這是“趁火打劫”,想形成“關門打狗”之勢順勢收割。
線上巨頭輪流坐莊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以阿里健康為首的多家互聯網醫療迎來了風口,營收和業績大增,股價也扶搖直上,市值一度逼近4000億港幣。
不過好景不長,在線上問診模式受冷和互聯網醫療監管趨嚴的背景下,以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為代表的互聯網醫療企業開始被投資者冷落,股價和業績表現同樣令人不滿,阿里健康甚至在2021年中報虧損2.32億元。
在此背景下,阿里健康似乎將矛頭轉向線下實體藥店,開始加速布局,實現真正的線上線下融合。自2021年8月以來,已在全國范圍內連續成立了13家公司用于發展線下連鎖藥房業務。
資料顯示,2022年1月7日,阿里健康在山東濟南成立了阿里健康大藥房(山東)有限公司,這是其繼2021年12月30日花1000萬元成立南京子公司、2021年12月23日花1.1億元成立廣州子公司后,又在山東濟南落下的實體藥店棋子,而在此前,它已經成立了阿里健康大藥房(青島)有限公司。
對于拓展線下實體店,阿里健康除了建立自營店鋪外,早在2018年,阿里健康就宣布向漱玉平民大藥房注資4.54億元。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阿里健康在漱玉平民的持股比例為8.41%。
阿里健康這波操作,可以說是與京東健康輪流坐莊,在全國范圍內爭相布局實體藥店。在2021年12月,京東健康相繼成立了京東大藥房(云南)有限公司與北海京東仁康大藥房有限公司,據有關統計,其目前已經設立了40多家藥房子公司。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兩大巨頭在全國范圍開辦的零售藥店子公司已經接近60家。而作為醫藥O2O的領軍企業之一,美團目前也正在通過跟實體藥店合作的方式開辟另一種模式來布局線下。
從線上的輕模式轉向線下的重模式,醫藥電商巨頭為何做出這樣的舉動?
布局線下是“趁火打劫”?
2020年受疫情影響,互聯網醫療迎來新一輪風口。而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消費者恢復到醫院就診、線下藥店買藥,醫藥電商活躍用戶規模有所下降。
另一方面,從2017年原國家衛計委印發《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征求意見稿》,對互聯網診療活動范圍手續給予界定;到2021年10月底國家衛健委對外發布《關于互聯網診療監管細則(征求意見稿)》,對互聯網醫療平臺的銷售藥品模式、問診模式皆提出更嚴厲的要求。而對于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醫+藥”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互聯網+醫療平臺來說,線上醫療遲遲未能找到更好的盈利模式,基本上是靠“賣藥”支撐著已然不是長久之計。
“線上增量趨緩,為了保證業務增長,必須要開辟新的業務領域?!币晃徊辉妇呙馁Y深醫藥電商專家說道。另外,從合規的角度考慮,開發藥店也是為了對接醫保,熟悉監管規則,實現業務的轉換騰挪,進行屬地化管理。未來的趨勢是醫藥一體化,布局線下也是為了承接處方外流。
“布局線下更多的是為了補充自己單純依靠線上的薄弱?!碧旆剿帢I有限公司新藥事業部副總經理龐建春提到:“不光是阿里健康,美團、京東健康等互聯網巨頭也在布局線下藥店。從工業的角度來看,這主要是與為患者提供的服務變化有關。網上銷售現已進入包括B2C、O2O、線上交付線下服務等在內的全渠道3.0時代,其銷售場景不再局限于B端交付藥品,還打通了線上交付和線下門店診療服務、健康服務以及延伸出來的保險服務等,就像阿里健康在探索的醫+藥+保模式,京東健康建立的單病種患者關愛中心,美團激勵線下連鎖開展24銷售藥房業務等,既依靠傳統電商平臺的巨大流量又能借力線下藥房提供必須的服務場景?!?/p>
“單純做B2C渠道,只是交付藥品并不足以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舉個例子,在消費者的印象中,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的業務還是以B2C為主,交付時間比較慢;京東、阿里的O2O門店布局并不是很健全;消費者的服務場景主要集中于線上,實際上患者還需要有一些線下的服務去彌補線上的不足。布局線下,可以通過線上流量導入線下門店,為消費者提供更便利、更全面的服務?!饼嫿ù貉a充道。
顯然,對于坐擁巨大流量的線上平臺來說,線下對其而言是“空白地帶”,開實體藥店是平臺加速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必然手段。
不過,有業內人士提出,如今線下零售藥店市場飽和,本身的競爭已相當激烈,加上投入成本高,對于阿里健康們而言,開藥店真的是一門好生意嗎?
相關數據顯示,全國藥店門店總數達56.1萬家,其中單體藥店門店數量為24.19萬家,連鎖企業門店數量31.91萬家,連鎖率提升至56.88%??梢哉f,如今線下零售藥店市場飽和,市場競爭頗為激烈。
對此,龐建春表示,醫藥電商巨頭布局線下藥店并不算晚,因為其背后有巨大的流量支持。第一,電商的優勢在于平臺商品量足夠,流量的獲取成本攤銷后就比較低,獲客成本低;第二,精準推送、人工智能算法等使得線上會員的活躍度優于線下會員;第三,不同于傳統藥店較為單一的營銷方式,線上平臺的營銷手段也更多樣化?;谶@些優勢,現在布局線下藥店并不算晚,甚至還會對傳統藥房產生一些顛覆性的影響。
“互聯網特別喜歡干的一件事就是‘趁你病要你命’”,這位不愿具名的資深醫藥電商專家解釋道,前些年線下藥店太火熱了,并購成本高,而現在線下藥店競爭激烈,許多藥店拋售,并購成本大幅降低,趁火打劫,互聯網醫療企業開始進場收割了。
關門打狗,順勢收割?
目前,線下零售藥店的政策環境良好,各省藥間距取消,藥店開設審批速度加快,處方外流提速,醫藥分離加快以及“雙通道”政策出臺等,可以看到,線下零售的政策環境比線上零售有利許多。
“這些電商巨頭包括高瓴資本看好的就是未來政策的放開,包括雙通道、處方外流等,就是看中中國市場未來能媲美美國市場,達到零售占70%的市場,因此所有的巨頭都在賭市場的變化?!边@位不愿具名的資深醫藥電商專家解析道,現在巨頭利用藥店間的“內卷”來進行收割,布局線下和推動新的政策出臺,促成“關門打狗”局勢的形成。目前電商巨頭仍處于“種地”階段,騰籠換鳥,力求替換競爭力弱和資本力量弱的藥店。
“巨頭進場之后必然會加重行業的資本化,雖然可能會提升行業的競爭水平,使得業內更注重互聯網技術,但也會加速行業進一步并購整合,甚至形成壟斷,出現惡性競爭?!边@位專家直言,是良性競爭還好,但如果是惡性競爭,會給行業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行業還是要靠專業和服務能力來發展,而不是完全靠資本。
數據顯示,2020年阿里健康市值最高時達4000億港元,京東健康市值最高時超過6000億港幣。與高市值不相匹配的是業績:京東健康2020年營收194億,凈利潤虧損;阿里健康2020年營收155億,凈利潤3.49億。而反觀線下實體藥店的益豐藥房和大森林,大森林2020年營收146億,凈利潤10.62億,市值最高800億;益豐藥房2020年營收131億,凈利潤7.68億,市值最高800億。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健康和京東健康雖然是互聯網醫療企業,但是主營收入依舊是主要靠藥品,跟線下藥店的營收結構相差無幾,布局線下可謂是意料之中,但其帶來的影響卻不可小覷。
無疑,阿里、京東等醫藥電商巨頭布局線下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利好,因為線上線下互為補充,提供的交付場景及服務終端類別選擇余地更大。
龐建春認為,對于傳統藥店而言,醫藥電商平臺布局線下也會產生“鯰魚效應”,倒逼線下的連鎖藥房開展O2O業務。線上布局線下,使得一部分消費者的購藥渠道轉移到京東、阿里等平臺,從而給傳統的連鎖藥房帶來更大的生存壓力,對其經營產生較大的影響。而于工業而言,亦會推進整個行業的加速整合。工業要面臨巨大的互聯網流量帶來的壓力,一部分產品結構不是很豐富、產品競爭力較低的工業企業可能要做好讓出利潤在線上拼殺的準備;而對于一些品牌工業企業,則可以借助互聯網繼續強化自己的品牌壁壘,強化自己的品牌影響力,通過多樣化的營銷手段建立更強的品牌效應,通過品牌帶動消費。
“對線下藥店而言,要客觀看待市場的變化,及時布局,做好相應的競爭準備,如增加O2O的拓展,做好患者的增值服務等。工業企業亦要及時關注行業的變化,提早像阿里、京東這樣布局線上到線下的渠道,盡早建立相應的銷售組織,篩選相應的產品,順勢而為,擁抱新變化?!饼嫿ù赫f道。